2019年12月17日,由經濟學院承辦的2019年第16期經濟-金融兩院聯合學術午餐會順利進行。會議邀請了經濟學院唐頌博士為大家介紹最新研究成果。金融學院院長段軍山,副院長劉剛、蔡衛星,經濟學院副院長徐忠愛、王方方,國民經濟研究中心彭榮等40余名老師共同參加,一起進行學術討論。午餐會由王方方副院長主持。
唐頌博士本次報告的主題《Spatial Correlation in Migration: Evidence from China 》。唐頌博士首先為我們回顧了H-T模型、引力方程以及新經濟地理模型(NEG),發現先前研究還沒有充分關注遷移中與空間相關的理論和經驗證據,以此提出本文研究的動機。該研究探索了新經濟地理(NEG)模型,應用泰勒級數展開式為移民的來源提供了理論解釋,同時利用引力方程、NEG線性模型和空間模型,結合1985- 1990年、1995-2000年和2005-2010年中國人口普查數據,檢驗了空間相關性的存在性和影響因素。研究發現移民存在“第三者”效應,包括規模效應的集群效應和地區工資的競爭效應。同時,擾動的空間相關性說明經濟震蕩是通過地理鄰近性轉移的,而由轉移引起的空間相關性也影響遷移。當更改空間加權矩陣時,結果是可靠的。此外,NEG理論的正向聯系機制對中西部地區的遷移的影響要大于東部地區。研究還發現,中西部地區的人們在做出遷移決定時對經濟因素更加敏感,他們負擔了更高的遷移成本。
報告期間,現場老師和唐博士就報告內容展開了深入交流,對新經濟地理學中的相關概念理解、遷移模型、OD面板、價格因素、數據來源、空間滯后效應等問題展開了激烈討論。兩院老師對此話題印象深刻,在午餐會結束后,仍繼續討論其空間計量方法和相關模型設置問題,取得了良好的學術交流效果。同時,作為2019年度兩院最后一次午餐會,為本年度兩院學術交流畫上了圓滿的句號。